当前位置:首页  安财要闻

【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坚守主渠道 筑牢主阵地

发布时间:2024-01-14浏览次数:29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党中央有关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守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发展保障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国家有关政策精神迅速落地生根,相关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校上下形成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建设的浓厚氛围。学校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统筹规划学校思政课建设。学校成立思政课教学创新改革中心,推动思政课教学综合改革。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学校重点学科,予以扶持培育。2020年,学校党委出台《中共天博电竞-(中国)官方网站委员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若干意见>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学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定期召开思政课专题建设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注重党建引领,增强发展动能

学校坚持用高质量党建推动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学校统筹规划,围绕国家大政方针、时事热点,每月定期举办“学习强国”论坛。学校思政课教学团队聚焦论坛主题,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被《学习时报》《中国教育报》《解放军报》《安徽日报》和《蚌埠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学习强国”论坛连续举办38期,已经成为学校党建的靓丽品牌。学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发挥理论研究优势,聚焦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组织教师理论宣讲团、研究生理论宣讲团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多种形式宣讲。团队中1人被安徽卫视授予“理响星”宣讲先进个人称号,1人入选安徽省委讲师团基层宣讲专家库,3人被聘为蚌埠市委专家讲师团成员。2022年,学校获得省委宣传部首批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基层示范点。

坚持开放办学,打造优质平台

学校坚持“走出去、建平台、上水平”的战略发展路径,聚合优质资源,主动服务社会,思政课程办学美誉度、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先后与蚌埠消防支队、蚌埠市人社局、蚌埠凯盛科技、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深度合作,开展系列党建和思政工作能力提升社会培训;与蚌埠凯盛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凤阳小岗村、蚌埠市博物馆等签署共建协议,建立高质量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牵头发起蚌埠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院,积极参与蚌埠市联合马院建设。在坚持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学校思政团队有效聚合各方资源,在省级平台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牵头申报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编写安徽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简报,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端研讨论坛,编写《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概论》教材;成功申报安徽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学基地,面向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研学培训,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强化师资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近年来,学校严格按照师生比1:350配置专任思政课教师队伍,完全实现了中班教学、小班(组)研讨。近年来,一批骨干教师快速成长,1人被聘为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被聘为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入选安徽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组成员。为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学校制定《天博电竞-(中国)官方网站青年教师培养发展方案》,通过实施青年导师负责制,举办“金课论坛”、集体备课、专题试讲等方式,助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快速提升。近年来,学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比赛并多次获奖,其中,全国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1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二等奖1次,安徽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思政组)一等奖3次,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史说课暨教学展示比赛一等奖1次,安徽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同课异构”教学比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说课比赛二等奖2次,1人获得安徽省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得安徽省教坛新秀称号。

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坚持守正创新,以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学校成立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制定独立开课计划,实现学生全覆盖。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上重视“点、线、面”相结合,即主题社会实践、“一课一品”实践、思政课骨干培训实践和课堂实践,“四维一体”相互支撑,整体联动效应日渐凸显。学校设立“思政课主题社会实践”项目,暑假以“国”(国情调研)、寒假以“家”(家风家训调研)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学生与家长的广泛好评。依托学生理论社团,打造“新时代•新青年”理论宣讲团,连续5年入选国家级团队,获得共青团中央等表彰30余次,已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品牌。教学团队编写出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总结提炼出思政课实践教学“六个结合”,把课堂实践整体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有效促使师生互动共进。学校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大思政课”教学,先后聘请凤阳大包干发起人、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安徽虹亚汽车集团董事长杨洪彦、全国抗疫先进个人李亚军、淮上区梅桥镇镇长童俊杰等行业模范先进人物,进校开展“英模·大师”进课堂、优秀企业家讲思政课活动。学校与凤阳大包干纪念馆、蚌埠市博物馆合作共建,开发“大思政课”相关课程,借助安徽省学校思政课教师研学基地开展“大思政课”培训。相关教学创新改革经验,先后被《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等平台媒体报道。

深耕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校通过“点”(二级学科点)“所”(院级研究所)结合,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术研究骨干,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实践”和“新时代乡村振兴研究”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学校思政团队先后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近20部。2019年,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成功获批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8-202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连续三年入选软科“中国好学科”排名榜。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就业率均达100%,多人考取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2019级研究生赵斯建团队获得全国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多名研究生获得安徽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

面向新征程,心怀新希望。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牵引,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坚持思政课改革守正创新,全面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马克思主义学院;审核: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