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作出重要部署。自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对接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和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安财新经管”发展战略,以提升科研创新质量和贡献为核心,以提升科研管理与服务水平为重点,以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强化有组织科研,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凝练研究方向,打造科研团队,搭建创新平台,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工作效能,锚定新时代科研高质量发展目标,助力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
深化制度创新,完善体制机制,聚焦高标准评价体系构建
学校立足实际,紧盯国家科研政策变化,做好统筹协调,优化顶层设计,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或修订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造性积极性,推进学校学科专业发展,促进高层次、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出台学校《科研财务助理管理办法》《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办法》《科研创新平台管理办法》《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以制度为引领,强化服务理念,优化工作流程,规范科研行为,扩大科研自主权,积极营造求真务实、和谐奋进的学术环境,激发广大教职工投身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积极性,提升学校科研项目上规模上层次、促进学科建设发展。
量化科研目标,提升服务效能,聚焦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
学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科学制定科研规划,精准量化科研目标,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能,优化科研环境,以成体系、建制化模式组织科研创新活动,主动服务国家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人才优势,多措并举提质增效,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近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8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6项,2020—2022年连续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7项。在CSSCI、CSCD等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228篇,其中在学科领域顶级期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发表论文6篇;在校定一类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53部;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或国家行业标准21项,获得专利授权675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28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4项。
优化创新体系,坚持战略牵引,聚焦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学校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积极融入“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三地一区”建设,服务安徽十大新兴产业,建立创新平台工作协调机制,引导科研人员依托创新平台,追踪研究关键领域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凝练研究方向,打造科研团队,激发平台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近年来,学校获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重点智库、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2个;出版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65部,研究报告逐步呈现系列化、品牌化与高端化特点,在省内和行业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依据系列研究报告形成的政策建议引起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多篇政策建议被全国政协、省政协、省教育厅、省社科院、省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主办的专刊、内刊登载。智库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50项,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5项;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学习时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理论文章19篇。
实化科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聚焦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研育人特色,优化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近年来,出台《天博电竞-(中国)官方网站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实施办法》等制度,支持学生“进项目、进平台、进团队”,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学校举办“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专题讲座27场,组织“科学研究方法系列培训”活动81场,推动学生科研水平稳步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累计立项1111项,大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共计3000余篇。
细化工作举措,活跃学术氛围,聚焦高层次学术交流合作
学校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举办大型、高端学术会议以及学术论坛,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互动和协同创新,不断扩大学校学术影响力。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支持科研人员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学习先进科研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提高科研能力、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建立学术声誉。近年来,学校共举办国际国内高层次学术会议99场、国际国内知名专家报告会1100余场,其中举办“大千讲堂”系列讲座54场。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战略部署,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深化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提升科研管理服务效能,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强化使命担当,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七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撰稿:科研处;审核:科研处 方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