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安财要闻

立足大禹文化品牌建设,探索课程思政创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3-02-27浏览次数:726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艺术学院充分发挥艺术学科优势,立足大禹文化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在教学管理、社会服务、文化育人等方面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新举措新方法,不断完善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育人体系,让思政课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党建引领 整体推进“有谋划

立足艺术特色,坚持“党建+艺术”融合发展育人模式,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制订《艺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成立艺术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构建课程思政教研平台,遵循“一点两翼”的教学科研协同创新模式,以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作为课程思政建设支撑点,以非遗进课堂为研究立足点,创新思路,提炼品牌,系统梳理课程思政建设逻辑思路,开设淮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选修课,编撰《大禹精神的厚德载物之道——大禹故事德育读本》等思政课程教材,不断探索大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深挖品牌 科研提质“有抓手

深入挖掘大禹文化品牌价值内涵,以教师科研为抓手,将社会服务贯穿课程思政教学科研实践全过程,鼓励教师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和实践项目,把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带入课堂,先后编撰出版《大禹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理论与实践》等学术著作,刊发《中国古代哲学与治水实践的关系探讨》《场景化视域下蚌埠涂山大禹文化艺术传播研究》等学术论文,社情民意稿件《关于将大禹文化确立为安徽文化品牌的建议》获省领导批示……学院聚焦地方特色文化品牌,长抓科研工作提质增效,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科学研究、建言献策积极性,充分展示艺术学院良好形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以文化人 人才培养“有成效

学院立足“非遗进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传承保护非遗的体验式实践,构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将大禹文化与毕业设计作品相结合,先后完成纪录片《大禹魂·淮河情》《禹之形》,学术论文《涂山风景区文旅融合规划设计》等毕业作品;学院积极探索基于学科竞赛平台的体验式课程思政德育模式,主动搭建学生参与非遗保护的学科竞赛平台,筹备“爱情女神涂山娇”非遗网络主播大赛,形成以学科竞赛展示人才培养实践成效,以实践教学服务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的有效路径,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育人成效。

下一步,艺术学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聚焦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创新路径,推动形成“艺术学科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工作新格局,为培养“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不懈奋斗!

(撰稿:艺术学院 魏国彬;审核:艺术学院 刘晓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