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安财要闻

暑期三下乡:做好“四道加法” 构筑实践育人青春课堂

发布时间:2022-07-20浏览次数:1569

“作为一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思考有效盘活乡村宅基地资源路径是我们此行的重要目标。这次调研让我看到村里宅基地改造和功能转型已让杜郢村的‘颜值’焕然一新,也让我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今年暑期,我校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恬阔村舍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追寻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丽传说来到了蚌埠市禹会区长青乡杜郢村。村民休闲广场和充满乐趣的儿童乐园一下抓住了成员的心,中心村大舞台上的欢声笑语、禹王宫登山步道上游客的无穷怡趣、万亩白花玉石籽石榴园和石桌上沏好的清香石榴茶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只是我校暑期867支实践团队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学校把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通过四道“加法”,把大学学习的青春课堂延伸到了乡村社区,把社会实践的实施路径与乡村振兴丰富内涵有机融合,提升“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育人实效。

思政教育+乡村振兴,构筑扎根基层的实践课堂

一直以来,思政教育是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17年起,我校在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设置专项“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社会实践”。今年,来自12个学院的317支实践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化身“行走课堂”,通过深入乡村、寻访英雄、理论宣讲等形式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新青年”理论宣讲团连续第8年走进社区街道进行宣讲,这支以学校理论研究型社团为主要成员的社会实践团队已经连续6年入选国家级重点团队。暑期,他们走进蚌埠市多个社区基层单位,创新理论宣讲方式方法,紧贴现实,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国家‘双碳’战略”主题,对“两山理论”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新经济发展观”展开案例诠释和生动阐述,对“双碳”战略下如何齐建美丽蚌埠、共享绿色生活提出了适时倡议和有效建议。截至目前,理论宣讲团已开展宣讲近百场,累计覆盖达1万余人次。

学科特色+乡村振兴,构筑绿色发展的青春课堂

以学科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也是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抓手。经济学院的“兴梦‘铜’行”团队和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上山下乡好青年”团队分别选择“数字经济与技术赋能农业发展”、“电商发展的乡村福利效应”为调研重点,将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与助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将日常所学融入社会实践。在铜陵市,“兴梦‘铜’行”团队来到西联镇山东村,安徽圣迪乐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和安徽铜雀二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调研。团队成员通过访谈村干部、走访农户、体验企业生产流程等方式详细了解当地数字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在蚌埠市怀远县,“上山下乡好青年”团队在白莲坡镇姚山村对甲鱼产业进行电商专业调研,从销售理念、物流运输和销售收入等方面对当地甲鱼产业农户进行访谈,了解当地通过大力发展电商促进甲鱼产业的实施情况。团队成员们表示,未来要多加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更多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地域文化+乡村振兴,构筑传承文化的艺术课堂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利用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是金融学院“非遗扶贫”团队的调研目标。6月20日,“非遗扶贫”团队前往阜阳市阜南县调研“柳编”非遗手艺发展情况。团队从阜南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了解到,“柳编”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阜南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非遗手艺在实现文化传承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目前阜南县已经实现整县脱贫。在参观阜南县天亿工艺品有限公司时,团队了解到其运用的是“公司+合作社+杞柳基地+经纪人+农户”这一随时接受订单、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运营的工作模式,完成一个订单净利润能达几十块,不耽误农户的农活时间。团队成员表示,“‘柳编’非遗手艺这一宝贵的地域文化的发扬正是乡村振兴中优质文化资源得以有效传承和发展的具象表现,有效拓展了乡村经济发展途径。”

卫生医疗+乡村振兴,构筑健康中国的卫生课堂

随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乡村生活条件得到了逐步改善,村民对基础医疗服务建设的追求也更加丰富化。暑期,文学院的“钟灵毓秀”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对心内科和眼科医生进行了学习访谈。在掌握基本知识后,团队成员分赴河北省、湖北省、安徽省池州市、六安市等地乡村进行分批调研,具体了解各地乡村基础医疗发展现状,同时将基本医疗知识传递给乡村老年居民。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表示:“改善乡村基础医疗、优化乡村卫生服务,提高村民健康水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推进乡村医疗基础建设,有利于健康中国建设,乡村的“颜值”和“体质”也将随之越来越好。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成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领导小组,制度并实施《实践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学分认定办法》《课外教学学分管理办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2019年学校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校级“金课”给予立项。通过持续打造“‘三下乡’金课”,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与群众对话、深入大山与自然对话、深入一线与乡土对话、深入遗址与历史对话,走入乡村感知丰富立体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社会实践中激发出青年大学生解决真问题、创造真成果的动力,在不负人民的实践行动中彰显家国情怀。

撰稿:校团委 马明飞;审核:校团委 杜斌

返回原图
/